第一单元儿科学基础小儿年龄分期,小儿生



第01讲 小儿年龄分期,小儿生长发育,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小儿年龄分期   年龄分期的标准及临床意义

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新生儿期从出生到生后满28天婴儿期从出生后到1周岁(包括新生儿期)幼儿期1周岁到3周岁学龄前期(幼童期)3周岁到入小学前(6-7)周岁学龄期(儿童期)6-7岁入小学到青春期来临(女12,男13)青春期女11-12岁到17-18岁,男13-14岁到18-20岁

 小儿生长发育   体重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身长(高)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床意义   头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呼吸、脉搏、血压的正常值及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感知、运动、语言、性格发育特点

  体重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测量方法及正常值: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平时于进食后2小时称量为佳。   出生体重:约3Kg   1~6个月:每月长0.7Kg   公式:体重(Kg)=3+0.7×月龄   7~12个月:每月长0.5Kg   公式:体重(kg)=7+0.5×(月龄-6)   1岁以上:每年长2kg   公式:体重(Kg)=8+2×年龄   体重正常值的临床意义:   ①体重是衡量小儿体格生长和营养状况的指标之一。   ②体重是临床计算用药量的主要依据之一。   ③体重增长过速可能为肥胖症;   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85%者为营养不良。

  身长(高)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3岁以下小儿仰卧位以量床测量从头顶至足底的长度,称身长。3岁以上用身高计或固定于墙上的软尺测量身高。   出生时:约50cm;生后第一年增长约25cm,其中前3个月约增长12cm。   第二年增长约10cm。   2周岁后至青春期身高增长每年约7cm。   2~12岁身高公式:身高(cm)=70+7×年龄   临床意义   ①身高(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增长与种族、遗传、体质、营养、运动、疾病等因素有关。   ②身高的显著异常是疾病的表现,如身高低于正常均值的70%,应考虑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等。

  囟门测量方法、闭合时间及临床意义   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以囟门对边中点间的连线距离表示。   出生时约1.5~2cm,至12~18个月闭合。   后囟是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   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   临床意义   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   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等。   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或极度消瘦者,称囟陷;   囟门凸出反映颅内压增高,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称囟填。

  头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自双眉弓上缘处,经过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为头围。

年龄头围(cm)出生时33-34出生-3个月+63-9个月+61周岁周岁周岁岁54-58(接近成人)

  临床意义   头围的大小与脑和颅骨的发育有关。   头围小者提示脑发育不良。   头围增长过速常提示为解颅。

  胸围的测量方法、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用软尺由乳头下缘(乳腺已发育的女孩,定于胸骨中线第4肋间)向背后绕两侧肩胛角下缘1周,取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值。   新生儿胸围约32cm;   1岁时约44cm,接近头围;   2岁后胸围渐大于头围:胸围-头围(cm)≈年龄-1   临床意义   胸围反映胸廓、胸背的肌肉、皮下脂肪及肺的发育程度。   一般营养不良或缺少锻炼的小儿胸廓发育差,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晚;   营养状况良好的小儿,胸围超过头围的时间较早。

  乳牙和恒牙的萌出时间、数目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牙齿萌出时间及正常值   乳牙20颗:4~10个月萌出(顺序先下颌后上颌,自前向后依次萌出,尖牙例外),2~2.5岁出齐;   2岁内:出牙数=月龄-(4或6)。   恒牙出齐32颗: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1颗恒牙,自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   最后一颗恒牙(第三磨牙)一般在20~30岁时出齐,也有终生不出者。   临床意义   出牙时间推迟或出牙顺序混乱,常见于佝偻病、呆小病、营养不良等。   乳牙萌出时间、恒牙萌出时间及数目正常值:   乳牙20颗:4~10个月萌出(顺序先下后上,自前向后,尖牙除外),2~2.5岁出齐;   2岁内:出牙数=月龄-(4或6)。   恒牙28—32颗:   6岁左右第一颗恒牙;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20~30岁,最后一颗恒牙(第三磨牙)出齐(有终生不出者)。

  呼吸、脉搏、血压的正常值及与年龄增长的关系   呼吸、脉搏与年龄的关系   年龄越小,呼吸及脉搏越快

年龄呼吸(次)脉搏(次)呼吸:脉搏新生儿45--:3≤1岁40--:(3-4)1-3岁30--:(3-4)3-7岁25--:47-14岁20--:4

  血压与年龄的关系   不同年龄小儿血压正常值可用以下公式推算   (注:1kPa=7.5mmHg):   收缩压(mmHg)=80+2×年龄   舒张压(mmHg)=收缩压×2/3

  感知、运动、语言、性格发育特点   感知发育   视觉   听觉   嗅觉和味觉   皮肤感觉   知觉   运动发育   规律:发育顺序由上向下、由粗到细、由不协调到协调进展的。   粗动作:二抬四撑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细动作、

  语言发育   小儿语言发育要经过发音、理解与表达三个阶段。   性格发育   性格是指人在对事、对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婴儿期:以相依情感为突出表现   幼儿期:相依情感与自主情感或行为交替出现   学龄前期: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主动性,   学龄期:如果学习方面得到表扬,会变得勤奋上进   青春期:有明确的身份意识及未来目标

  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病因特点及临床意义   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生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稚阴稚阳   小儿脏腑娇嫩,是指小儿五脏六腑的形与气皆属不足,其中又以肺、脾、肾三脏不足更为突出。“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   形气未充,又常常表现为五脏六腑的功能不够稳定、尚未完善。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纯阳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在机体的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各种生理功能活动方面,都是在迅速地、不断地发育完善。   “纯阳”学说:“纯”指小儿初生,未经太多的外界因素影响,胎元之气尚未耗散;“阳”指以阳为用,即生机。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出生机旺盛,发育迅速的生理现象。

  病因特点及临床意义   外感因素:稚阴稚阳,脏腑娇嫩,卫外功能弱   乳食因素:脾常不足,易为乳食所伤。   先天因素:胎产因素,如遗传病因、妊娠期损伤   情志因素:最常见的是惊恐   意外因素:意外伤害   其他因素:如污染、放射等

  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肺常不足:肺系疾病发病率最高   脾常不足:脾系病发病率第二位   肾常虚:先天禀赋不足疾病   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来得快,去得快)









































中医白癜风医院在哪
北京那个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egc.com/njszz/7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