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呼吸困难需要抢救



救子心切放弃保肢手术

邱锋华介绍,林翠银娘家在惠城区马安镇,两人于2007年1月31日喜结良缘

“拜拜,嘟嘟,拍手……”3月23日晚6点,惠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3楼,刚刚吃过晚饭的林翠银和婆婆刘玉彩正在教邱望成做简单动作孩子皮肤细白,胖乎乎的,眼睛溜圆,看上去很可爱

经历过两次生子挫折后,邱锋华发现,要想让林翠银再次怀孕居然成了难事为此,夫妇俩开始到医院检查,四处寻医问药经过不断治疗,吃药,2010年冬,林翠银终于又怀上了担心孩子流产,邱锋华不再让林翠银打零工,每天只是在家做饭,其他时间就用来静养尽管如此防范,两个月后,孩子还是流产了

在胎儿6个月大时,她又到惠州市中心医院检查,医院给她做了磁共振初步诊断为恶性肿瘤之后,他们又到广州中山后天脑积水医院检查,进一步确诊

邱望成的后脑上有一道明显的疤痕,那是做脑积水引流装置手术时留下的林翠银说,去年,引流管堵塞导致了邱望成脑积水恶化,他们夫妇俩不懂,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后来到医院检查,才知道,是该引导管不具备抗磁性医生建议他们将该引流管更换成抗磁性的医生讲,这样的抗磁引流管和手术费一起,大约需要6万元

林翠银是一位平凡的年轻农村妇女,家住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田埔村婚后6年,她四次怀孕,身患恶性肿瘤坚持冒险生子,通过剖腹产终于诞下一男婴刚出生,孩子就被确诊为脑积水并伴有10多种并发症在微信公众号中搜索“聚头条”,每天为您实时播报今日头条新闻,还能和美女小编一对一私聊喔,咱们微信里见!

到医院检查时,医生告诉她,脑积水婴儿拍片可能影响她腹内的胎儿,建议她放弃孩子进行拍片检查好不容易才怀上,她哪里舍得放弃?强忍疼痛,她回到了家里

关注聚头条微信公众号jutoutiao,每天为您实时播报今日头条新闻!

通过媒体报道,林翠银母子的遭遇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先后获得爱心捐款7万多元2013年6月,林翠银没有筹够10万元保肢费用,又舍不得将爱心款都用在自己身上,她放弃保肢手术选择了截肢邱锋华介绍,在他们夫妇俩生育孩子过程中,问医吃药,给邱望成治病,给林翠银治病,花掉的钱大约已经有六七十万元,现今仍欠债20多万元

这对夫妇刚感受到生子的喜悦又传来坏消息孩子呼吸困难需要抢救,很快确诊脑积水并伴有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等10多种并发症

面对病魔和接踵而来的厄脑积水后期运,她顽强地活着,并在社会爱心人士帮助下,针对右小腿上的恶性肿瘤做了截肢手术

只有了解了他的实际年龄或是在与他沟通时才会发现,邱望成与同龄孩子的差别林翠银介绍,受脑积水影响,邱望成的大脑发育迟缓,虽然已经两周岁了,其智力才相当于四五个月大的孩子

3月23日上午,南都记者与鹅城公益志愿者林启华一起走访了林翠银家那是一排建于2000年的普通瓦房,大约有五六间其丈夫邱锋华弟兄两个,分家居住,这五六间房子为他们共有小两口恩恩爱爱,结婚当年林翠银就怀孕了2008年,妻子剖腹产生下一女婴,结果是脊椎裂,几天后就夭折了

“是放弃孩子进行治疗,还是放弃治疗保护孩子?”这让邱锋华夫妇陷入了艰难选择后来,他们又征求了医院妇产科医生意见,看有小孩脑积水有哪些症状无其他办法最后,医生建议他们,在胎儿满7个月后,提前剖腹产2013年2月27日,农历正月十八这对于邱锋华夫妇将是一个永生难忘的日子就是这一天,他们的儿子邱望成诞生了

为了帮助邱望成康复,在婆婆刘玉彩的照顾下,她坚持每周来惠州给邱望成做康复治疗在给儿子做康复治疗过程中,林翠银也学会不少康复知识

美满的婚姻艰难的求子路

第一个孩子没保住,夫妻俩虽然有些伤心,但生活很快就恢复了平静缺乏医学常识的邱锋华夫妇,很快就想重新生子几个月后,林翠银就怀孕了当小两口高高兴兴地到医院进行孕检时,医生告诉他们,剖腹产后的女人,伤口恢复需要时间,通常至少需要两年才能要孩子,建议他们把孩子打掉林翠银忍痛做了人流

如今,她的儿子邱望成已经2周岁了先天性脑积水是什么原因,受脑积水等病症影响,其智力却只相当于四五个月大的孩子为了孩子安全,她想给他换一个抗磁脑积水引流装置,手术费和引流装置费一起大约需要6万元,希望得到爱心人士帮助

夫妇俩在持续做了2年的检查和不断服药后,林翠银又于2012年7月怀孕对此,夫妇俩倍感珍惜,从刚怀上孩子开始,就采取了各种保胎措施怀孕3月后,让林翠银感到不安的是,她的右脚每月都会莫名地疼1-2次,每次持续几秒钟,那种疼非常奇特2012年底,其右小腿前面长出一个拳头大小的肿块

邱锋华原本在淡水一家搅拌站开铲车,长期保持坐姿,形成了职业病,不利于生育为了要个健康的娃娃,在给林翠银进行检查治疗的同时,他也在做配合治疗检查

冒险生子孩子脑积水

事先没有预约,林翠银和婆婆刘玉彩带外围脑积水着邱望成到惠州做康复治疗去了,邱锋华在附近工厂打零工,接到林启华的电话才匆忙骑摩托车赶回家里


中科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egc.com/njszz/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