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附院血液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及雷春梅



                      

近日,陕西省卫生计生委下发了《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关于表彰优质护理先进科室和个人的决定》,一附院血液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荣获“陕西省优质护理先进科室”荣誉称号;产科雷春梅、普通外科金鲜珍及感染科朱亚鸽荣获“陕西省优质护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此次表彰是陕西省卫生计生委办公室在今年护士节前,为激励全省护理工作者,继续弘扬南丁格尔精神,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营造持续推进全省优质护理的良好职业精神,于年5月,在全省医疗卫生行业开展了优质护理先进科室和个人评选活动,经过逐层严格评选,一附院血液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护理单元及产科雷春梅、普通外科金鲜珍及感染科朱亚鸽以优异的成绩和高尚的职业精神荣登榜首。

  我们将陆续把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展示,希望通过学习和借鉴,医院全体护理工作者强化优质护理服务,加强护理管理,不断提高一附院的护理服务和护理管理水平,使一附院的护理工作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血液内科心中有大爱天使抚人心

在这样如诗一般明媚的春日里,在美丽的交大一附院内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难发现壮丽、阳光、温暖、感动。然而,也有无数的人正经历着苦难、挣扎、绝望,ALL、AML、CML、MM、NHL、ML、AA这些符号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陌生的,可是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却是烙在身体里一生都无法磨灭的生死印记。犹如化茧成蝶前的蛹,是桎梏?还是重生?一切不得而知……“别害怕,别害怕”,天使来到人间,源于爱,与你共同微笑面对,在这里,在血液内科开启生命的新征程。

精善管理磅礴前行

  交大一附院血液内科成立于年,坐拥东一楼五、六、七3层,设有两个普通病区和一个移植病区,共开放普通床位83张,移植病床9张,细胞免疫治疗病床16张,收治病种包含多种血液系统良恶性疾病,病源范围涵盖陕西、山西、甘肃、新疆、河南、青海等多个省份。

  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弥足珍贵的,而医疗安全就是生命守护之灯。血液内科护理团队全面贯彻责任制整体护理理念,将基础护理充分落实到位,出台多种举措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在人力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郭彩利护士长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推陈出新,实行小组分层管理及弹性排班制,因人制宜,合理搭配,责任落实到单个护理责任组,每个责任组的组长为经验丰富的二、三级护士,组长带领1到两名低年资的一级及辅助护士,为患者提供全面、无缝隙的贴心护理服务。在质控方面,医院评审细则要求,成立质控小组,运用PDCA循环法加强科室的质量管理,不断进行持续改进。同时在管理中勤于学习,不断探索更先进、科学的管理工具及方法,科室于年成立了品管圈,先后开展了两期圈活动:降低血液病房输血相关缺陷发生率及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全国进行了多次的大会交流。降低血液病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全国第二界品管圈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同时,建立了完善的输血质量控制体系,从医嘱的处理、配血、标本的送出、取血、输血,以及到配发血报告单及空血袋的存放,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而细化的要求及质量控制标准。流程细化到标本粘贴都有统一而规范的标准,在配输血核对中率先提出“一对一、二对一、反问式”的核对方式,并对配血标本的采集,血制品的领取及血制品的输注三个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的管理及控制。通过精细、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血液内科在年输血量占到全院用血量40%,每日输血在30袋以上这样大工作量的情况下,未发生一例因输血引发的不良及隐患事件,从而有力的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这种管理制度极大的保障了医疗安全,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给患者提供了超出预期的诊疗服务。

大爱无言以责任践行医者之精诚

  “心中有大爱,天使抚人心”,这是书写在一位白血病患者馈赠的锦旗上面的话语,这也是血液内科医护人员每天都在践行的工作常态。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年仅23岁的急性白血病患者,但他与疾病斗争的路程却是漫长而充满坎坷的,他先后经历了36次入院,24疗程化疗,2次疾病复发,1次造血干细胞移植术,3年时间内实际住院日达余天。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只是一串数字,但血液科医护人员清楚这串数字的背后承载的是怎样的炼狱,因为朝夕相伴,所以感同身受。年,还未从接连失去两位亲人的痛苦中恢复过来,善良而年轻的小王就被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开始了一段与血液内科之间的深刻际遇。在反复的化疗过程中,小王经历过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高热、出血等各种病情变化,如同过山车一样,往返生与死的边缘。但是无论生处何种境地,血液内科全体医护人员从未放弃,精医卓越,温馨呵护。并积极与中华骨髓库联系,为他寻找合适的供者。年3月,上帝终于为小王打开一扇窗,在遥远的贵州有一位HLA配型全相合的供者愿意为他贡献造血干细胞!经过一系列移植前准备,移植前的预处理化疗,年5月小王接受了供者造血干细胞的回输,生命的种子在小王的身体里重新扎下了根。然而当所有人都满怀期待的时候,小王又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感染、尿血、GVHD接踵而至,病情凶险,随时面临生命危险。层流室的全体医护人员更是尽心尽力,日夜守护,及时调整治疗护理方案、擦仓、药浴、消毒,喂饭、喂药、观察尿色检测尿PH值变化,丝毫不马虎,而最最重要的是大家无时无刻都未曾忘记传递给他战胜疾病的信念和力量!所有人都在尽最大的努力和死神赛跑。通过3个月的艰苦努力,克服了一个个的并发症,终于苦尽甘来,患者平稳出仓。从疾病诊断到目前为止该患者已健康生活10年,全程相伴的是血液科全体医护人员精心治疗、护理和所有人不断给予的鼓励与信心。小王是万千血液病患者的一员,他所经历的苦难只是万千苦难的一粟,血液内科医护人员每天都在这片苦难的海洋中撑起一片舟,洒下一片阳光,温暖这里的每一个血液病人。

众志成城培养特色护理团队

  “一人难挑千斤担,众人能移万座山”。血液内科特别注重整个护理团队的建设。科室为各级人员制定了分级培训、专科培训、床旁培训、应急演练、健康教育等内容丰富的培训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并且对新分配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带教,实行“传、帮、带”,的模式,使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的到了提高。同时科室还注重团队凝聚力及氛围的建设,定期召开座谈会,使成员能了解彼此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及困惑,收获及喜悦,能为彼此排忧解难,分享彼此的快乐,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增进团队成员间的默契。科室还成立了爱心服务小组,为团队成员提供送祝福、送温暖、送帮助等活动。这支充满凝聚力及战斗的白衣天使战队,会继续本着“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宗旨,为病人提供温馨、便捷、高效、安全、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神经外科实干创新奉献

西安医院神经外科成立于年建院初期,目前拥有2个普通病房,1个ICU病房及1个西北伽马刀治疗中心,4个护理单元共有张床位,护理人员76名。这个护理团队,她们常年面对的是急诊、危重、意识障碍、躯体活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群体。护理人员除了每天完成复杂的治疗、大量的基础护理、及时观察病情、随时抢救急危重患者外,还要指导患者康复功能锻炼以及出院随访等延续护理服务。她们中有经验丰富,默默奉献30多年的老护士长,也有风华正茂,思路开拓、敢想敢干,勇于创新的年轻护士长及护士。她们以病区为家,视病人如亲人,每天匆忙地穿梭在每个病房,无论多忙多累,大家毫无怨言,相互团结、相互鼓励、踏踏实实的做好每项工作。尤其在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开展以来,她们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展示了团队“以病人为中心”、锲而不舍、敢想敢干的精神,使护理工作不断迈向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她们就是—西安交大一附院神经外科护理团队,一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团队,一个“实干、创新、奉献”的团队。

创新管理模式,做好专业带头人

  作为护理团队的带头人,护士长首先创新管理意识,学习与应用质量管理工具:表格式的分段护理工作计划,简明扼要,可操作性强又便于记忆,明确的责任分工,又保证了计划的及时实施;质控工作周安排,时时提醒我们今天要做什么?各职能小组的计划表,则真正体现了人人参与管理的理念;“优点圈”、“凝神圈”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规范了甘露醇的给药流程、降低了静脉炎发生率及输液泵输液缺陷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护士长贺慧兰曾荣获“医院先进个人”称号,副护士长王娟、赵欣曾荣获“优秀管理者”称号。

引进新理念,医护沟通零距离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医患沟通尤为重要,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护理人员正确的评估患者病情,及时提醒医务人员做出快速反应,对挽救患者生命起到争分夺秒的作用。SBAR沟通模式的应用,更体现了医护之间、护护之间的零沟通,最大限度保障了危重患者的安全,同时提高了科室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水平。

细节管理,融入文化理念

  “病房管理,人人有责”,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与潜能,“金点子“征集活动蕴含细节与温馨的文化理念。检查单上1枚小小的印章,为患者明确检查地点,使患者少跑多少冤枉路;温馨的血糖记录提示卡,使患者随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数值—放心、安心;针对烦躁患者设计的特殊病员服,处处体现出对患者的关爱及安全   神经外科开颅术后颅内感染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及医疗质量,护理人员改进术前皮肤准备流程,对开颅手术患者实施术前分阶段头皮消毒,颅内感染发病率由年的8.84%下降到年的3.59%。后颅窝手术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高,她们改变伤口包扎模式,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皮下积液发生率由年的12.6%下降至年的6.8%;持续颅内压监护仪的应用,随时、动态掌握患者颅内压,为医师提供第一手资料,提高了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近年来,科室开展了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帕金森DBS手术治疗、经微创通道系统神经脊柱显微手术等新技术,护士长组织讨论制订护理常规,保障了患者术后护理质量与安全。

延伸护理服务,医疗护理资源下沉

  韩城分院开业,4名护士长轮流对分院神经外科护理工作进行指导,目前已开展了ICU组建、护理人员培训、护理设备调试及培训等多项工作。在全面开展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同时,医院---家庭一体化护理服务模式,根据患者需求,成立科室医护随访小组,走进出院患者家庭,帮助患者指导家庭用药、监测血压,更换尿管、胃管,指导康复功能锻炼等,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以爱心换真心,感动常在

  年4月,神经外科收治一例罕见病例,一位年轻的江西女孩全身不停扭转痉挛数年,致使她痛苦万分,科室为女孩成立专门的医疗护理小组,反复讨论制定手术方案,手术取得成功,经过护理人员术后精心护理很快康复,患者出院后数日,专程从江西返回古城,感谢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给了她第二次生命,让她重新点燃生活的希望,当时中新社、人民日报社的《健康时报》、西部网、《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华商报》、《西安日报》等11家媒体见证了这一感动时刻。

  在年即将画上句号之际,我院院长信箱收到一封来自甘肃天水患有巨大颅内动脉瘤的患者的感谢信。患者多方求医、辗转数次后来到我院神经外科治疗,我科医护人员精湛的医术及热情的护理服务深深感动了他,患者及家属为表达感激之情,给医院写来一封真情实意的感谢信。

  年初,一位多次住院、反复手术的脑积水患者终于治愈,出院前夕,患者坚持要为医护人员送上亲手制作的几十个平安盒,借以表达她对全科医护人员的感谢之情,祝福医护平安,这份浓浓的情谊让我们也感动不已。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团队的努力,科室患者满意率逐年上升,年和年患者满意率分别为99.57%和99.8%,并先后获得校级先进集体、风范护理单元,院级优质护理先进集体、中专生带教先进集体等荣誉,近年来科室共发表护理论文20篇,护理新医疗、新技术立项5项,护理院基金2项,并多次在院方及护理部检查中受到好评,在全院护士长会上多次进行管理经验、工作亮点分享。

  就是这样一个团队,无论工作多么繁重,脚步多么匆忙,她们的脸上永远荡漾着温馨的微笑,这微笑是雨露,能滋润忐忑不安的家属的心灵;这微笑是翅膀,能承载无数家庭健康平安的希望!……这个笑容,让每天单调乏味的工作变得美丽而灿烂,她们将继续踏着南丁格尔的足迹,将团队精神“实干、创新、奉献”作为正能量星火传递!谱写出一曲曲平凡而伟大的天使之歌!

急诊科巍巍红杉树浓浓急诊情

被誉为“森林巨人”的红杉却有着非常表浅的根系,它们将向下扎根的力量全部用于往上生长,成片红杉树的根交缠叠绕、紧紧相连,终成就屹立不倒的大片红杉林!

  多年以来,一附院急诊科护理人员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秉承红杉精神,以”专科、专业和专心”的护理理念,打造了急诊红杉护理团队,如今它们枝繁叶茂,成为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急诊,一个急危重症患者聚集的地方,一个和生命赛跑的地方,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地方。在这个风险高、压力大、负荷重的特殊地方,急诊护士默默奉献,顽强拼搏,24小时不分昼夜及节假日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用精湛的技术,温暖的安慰和最贴心的服务,诠释着护理的真谛。在急诊,病人是痛苦的,家属是焦虑的,而护士是最懂得他们的!娴熟的分诊技术把最需要诊治的病人在最短的时间安置到最合适的区域得到最恰当的治疗,与医生默契的抢救配合是急诊护士的看家本领,一针见血的穿刺成功减轻患者的痛苦,主动引导和宣教解除家属的无助。以病人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服务改善,始终把满足病人的心理感受作为护理工作的焦点,把“我的护士我的病人”的责任制整体护理理念,扎扎实实落实到每一位护士的护理实践中,在付出心血和辛勤汗水的同时,更多的是收获了家属及患者对护士衷心的感谢,医生对护理的认可。

  1、率先转变急诊护理模式,开展急诊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探索工作

  自年以来,急诊科就开始了优质护理的实践探索活动,一路走来,走过了5个春夏秋冬。随着急诊医学从“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急危重症监护-各专业

  学科救治”无缝一体化医疗模式的转变,形成了“四级三区”急诊就诊模式即病情分类“四个等级”,抢救诊疗“三大区域”,对此护理模式也与医学模式相适应,率先探索出区域化责任制护理模式,设立区域组长、24小时岗位组长、岗位质控员,明确分区护理职责,通过护理质量评价实施效果;完善快速、安全的区域交接制度,形成了“区域化的三级护理质控架构”,把“以患者为中心”的全程、全面、无缝隙服务落到了实处。

  2、推行安全预警机制,降低护理风险

  推行安全预警机制的实施,运用MEWS预警评分CRAMS创伤评分,使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国际通用的病情评估工具,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出客观评价,有效的降低了护士因经验不足而导致的危险,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特别是年,医院创建为契机,优化各岗位优质护理工作流程;加强急诊分诊建设,提高分诊成功率;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完善抢救应急预案、优化护理流程、畅通急诊绿色通道等。让护士的行为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保障护理安全要赢在细节,对护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进行控制,这一点尤为重要。

  (1)给药、输血、治疗环节:院内首创实施了“三点五环法”“划痕法”等进行查对,尤其在输液室,面对每天例左右的输液患者,约瓶液体的配置,他们能在用药过程中把每个环节都能落到实处。自从实施以来,无一例用药错误发生,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

  (2)危重病人转运环节,对陪检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转运途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培训,实行持证上岗的原则,利用激励法进行绩效考核,大大的提高了陪检人员工作积极性,保障危重患者转运的安全。

  (3)根据急诊临床工作的特点,制定并多次修改一级质控标准,坚持每天在临床工作中对各个区域2-3名护士进行一级质控,现场督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4)药物管理环节:每月急诊科组织,药剂师培训新药知识;总结特殊药物的知识点,放在护士容易看到的地方,方便护士查询。与药剂科达成“药物使用过程应急流程”协议。

  (5)安全教育环节,留观室护理记录单中加入了安全教育专栏;输液室印制了“输液患者温馨提示卡”;抢救室增添了“患者安全教育须知”患者或家属签字。

  3、创新“急诊动态岗位调度法”,优化排班模式

  急诊突发事件多,随机性强,如何合理的安排人力资源,既能保证急诊护理高峰时段的紧急需求,又能满足护士尽可能的正常休息成为一个难题,病房的弹性排班并不适合急诊。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急诊拥挤时段,并对护理人员的调配问题做了很多研究和尝试,年1月起实施了“岗位动态调度法”,即在原有的人力排班基础上,设置护理机动岗位,护理质量控制员根据各岗位拥挤度的动态变化调配护士岗位,不但保证了急诊科在拥挤高峰的护理质量安全,减轻了护士工作压力,同时使有限的护士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在临床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关爱护士,进行精细化绩效管理探索工作

  为了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必须做好绩效管理。根据职称、工作年限、年终考核结果等评定人员基本系数,根据工作强度设定区域系数,根据不同的工作时段设定时段系数,根据科室奖惩制度设定奖惩系数,根据护理人员具体工作天数和不同的岗位,结合基本系数、区域系数、时段系数、奖惩系数等综合计算当月绩效,公正、公平、透明的绩效带给大家的是高涨的工作热情和原动力,受益的是病人,满意的是护士。特别是急诊科组建太阳、月亮、星星、彩虹四个风范小组,通过开展具有急诊特色“创风范小组做优秀护士”活动,通过每月评比,年终总结,培养护士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竞争与合作的精神;定期举办生日party等,丰富了护士业余生活。

  5、最早运用品管圈等科学管理工具,实现急诊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年10月,急诊科护理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患者,是全院最早开展品管圈活动的科室之一,截止底,急诊科已开展了五期品管圈活动:“降低急诊重症室患者等待时间”、“降低留观患者住院风险率”、“降低急诊输液室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急诊重症室患者等待时间”、“降低急诊危重病人口腔并发症发生率”等系列活动,这些活动根据急诊医疗模式,优化急诊护理模式,以患者感受为   急诊科患者多,突发事件多,抢救任务忙,护士压力大,恰似红杉浅浅的根基;但每个人务实融洽的工作,又像红杉树根根相连;团队的力量聚集成向上的力量,像红杉树一样长成参天大树,愿我们在祖国的大地上,享受温暖的阳光,吸收充分的能量,努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健康快乐地成长!









































白癜风治疗那里好
皮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egc.com/njszz/1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