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丨高颈段髓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一
今天为大家带医院神经外科夏成雨教授、杨涛医师、齐印宝医师带来的“高颈段髓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一例并文献复习”精彩病例分享,欢迎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脊髓,髓内肿瘤
病史简介
患者:女,49岁,因“右上肢疼痛、麻木1年半,加重伴右上肢乏力月”入院。患者1年半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阵发性酸痛伴麻木,不剧可忍,未处理,近月患者出现右上肢疼痛、麻木加重,伴乏力,门诊颈椎MRI增强检查提示:颈-3髓内占位,性质待查(图1)。
图1.术前MRI:A.矢状位T1WI示C-3髓内实性肿瘤呈低信号;B.矢状位TWI示肿瘤呈高信号影,瘤周水肿;C.矢状位T1WI增强示肿瘤不均匀强化,边界欠清。
入院查体:右上肢肌力IV级,余肢体肌力V级,右上肢及右侧上胸壁感觉减退,双侧巴氏征阴性。
诊疗经过:术前科室讨论,MRI显示肿瘤位于髓内,边界欠清,强化不均匀,考虑星形细胞瘤可能性大,不排除室管膜瘤。因占位效应明显,已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手术指征明确,但肿瘤位于高颈段,边界不清,手术风险大,手术以减压及明确病理为主,并最大限度保留神经功能。
手术所见:患者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C-3全椎板减压+髓内肿瘤切除术。术中沿脊髓后正中无血管区切开,可见灰红色肿瘤,质地坚韧,边界尚清,偏右侧生长,予以超声瘤内切除减压,最后分离肿瘤周边,镜下全切肿瘤(图)。
图.术中所见:A.肿瘤外观灰红色,质地坚韧;B.分离肿瘤周边,镜下全切肿瘤。
病理结果:术后病理诊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图3)。
图3.术后病理:肿瘤细胞与疏松的胶质纤维混杂排列(×10倍)。
免疫组化结果:GFAP(+),S(+),Ki%。
术后情况:出院时患者右上肢疼痛明显缓解,肌力较术前无明显下降。术后3月后门诊复查患者右上肢疼痛消失,有局部麻木感,右上肢肌力V-,其余肢体四肢肌力正常(图4)
图4
复查MRI显示未见明显肿瘤残留(图5)。
图5.MRI复查:A.矢状位T1WI示未见明显肿瘤残留;B.矢状位TWI示水肿消退;C.矢状位T1WI增强未见肿瘤残留。
讨论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ilocyticastrocytoma,PA)是Penfield于年根据肿瘤细胞两端突起为细长的毛发样胶质纤维而命名,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列为I级[1]。该瘤生长缓慢、预后良好,最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偶发于50岁以上成年人[]。PA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常见于小脑及中线结构[]。原发于脊髓内的PA非常少见,本文共收集了19例文献报道的原发性髓内PA(见表1,共0例)[3-17],其平均年龄为4.4岁,其中0岁以下患者占60%(1/0),与颅内PA文献报道一致。
髓内PA的临床表现并无特异性,起病隐匿,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早期为肢体麻木、疼痛等,后期可出现肢体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部分患者合并脑积水、脊柱侧弯[4,11]。
MRI是诊断髓内PA的首选方法。髓内PA好发于颈髓、胸髓和颈胸髓结合部,沿纵轴生长,常累及多个节段,脊髓明显增粗。肿瘤实质性居多,T1WI上多呈等-低信号,TWI上多呈高信号,增强多为不均匀絮状强化,边界欠清。部分髓内PA可伴有瘤周囊变、水肿或脊髓空洞[3,6,8,9,11]。3例囊性PA中1例囊壁环形强化[14],1例伴小结节状强化[10],1例不强化[16]。由于影像学上缺乏特征性,术前诊断PA比较困难。
显微外科手术是髓内PA的治疗首选。因髓内PA多边界欠清,肿瘤全切率较低,在已报道的19例髓内PA中,仅有4例全切,例未知,其余13例为部分切除。本例术前MRI提示肿瘤边界欠清,但术中仍发现肿瘤与脊髓存在一定的边界。
为避免术后发生共济失调及感觉异常,笔者选择在肿瘤部位脊髓最薄处,沿着后正中避开主要供血血管纵行切开脊髓。因瘤体较大,且质地坚韧,普通吸引器难无法吸动,完整切除困难,借助超声吸引器先行瘤内减压。肿瘤体积缩小后,放大显微镜倍率,仔细区别PA与脊髓之间的胶质增生带。PA外观偏灰红色,质地不均匀,而胶质增生带呈灰白色,质地均匀且稍有韧性。切除胶质增生带后则显露白色,质地均匀稍软的正常脊髓组织。此时肿瘤界面被游离出,沿此界面进一步分离,直至全部切除肿瘤。髓内肿瘤切除过程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即时反映体感和运动通路的完整性,可在脊髓不可逆损伤前及时调整手术方案,最大程度切除肿瘤[18]。另外术中尽可能减少电凝使用,注意电凝功率调小,分离时尽可能沿脊髓纵轴方向分离。
PA病理学特征表现为肿瘤细胞与疏松成熟的胶质纤维混杂排列,细胞密度不高,细胞核呈卵圆形,异形性不明显,部分区域可见大量Rosenthal纤维和嗜酸性颗粒小体形成。免疫组化可见GFAP和S呈阳性,Ki-67多小于1%。
手术切除范围是决定髓内低级别胶质瘤预后的重要因素[7]。PA患者随访结果表明,手术全切肿瘤可达治愈标准,术后无需辅助放化疗,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未见肿瘤复发。而部分切除的患者中有5例肿瘤复发[3,6,10,11],1例伴有颅内软膜下播散[6],3例因残留肿瘤进行性增大行再次手术治疗[3,6,10]。因为肿瘤全切有可能彻底治愈该病,所以即使术前影像学显示肿瘤边界欠清,术中要根据探查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不能因为术前影像显示边界欠清而放弃全切的努力,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尽可能切除肿瘤。
对于髓内PA等低级别胶质瘤术后尚有部分肿瘤残留的病例,是否放疗,不同作者有不同观点。Colnat-CoulboisS[10]等认为瘤内照射对部分切除的髓内囊性PA有效,但是鉴于脊髓的放疗损伤敏感性和低级别胶质瘤的肿瘤生物学尚可,多数研究不建议术后放疗[19-1]。
FakhreddineMH[1]等认为替莫唑胺化疗可以延长低级别胶质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部分不全切除的髓内PA患者术后化疗,取得的良好效果[3,6,11,14]。但是由于髓内PA病例数较少,化疗的确切效果仍需进一步认定。
结论
1.PA是少见的髓内良性肿瘤。术前影像学诊断困难,确诊依靠病理及免疫学。
.术中电生理监测下尽量做肿瘤全切的努力,术中可借助超声吸引器先行瘤内减压,再在高倍手术显显微镜下仔细辨认肿瘤边界和质地,尽可能切除可见边界的肿瘤。
3.肿瘤全切的患者无需术后放化疗,预后良好。部分切除的患者肿瘤复发率高,术后严密随访,肿瘤复发时,需再次手术或辅助化疗。
参考文献
1.LouisDN,PerryA,ReifenbergerG,vonDeimlingA,Figarella-BrangerD,CaveneeWK,OhgakiH,WiestlerOD,KleihuesP,EllisonDW.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ClassificationofTumor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asummary.ActaNeuropathol.;(6):-80.
.SalaF,PalandriG,BassoE,LanteriP,DeletisV,FaccioliF,BricoloA.Motorevokedpotentialmonitoringimprovesout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云南白癜风治疗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egc.com/njszd/9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么可爱的你
- 下一篇文章: 儿童首例髓外硬膜内室管膜瘤伴软脑膜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