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知识马蹄足
1
马蹄足
马蹄足(talipesequinus)又称“垂足”、“尖足”。是一种发育性畸形,在孩子一出生时就能发现,是脑瘫的一种表现形式。
大多是脑发育不全造成的,往往提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宫内发育异常、早产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运动及姿势异常。
马蹄足可以发生在单足或双足,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足的肌腱和韧带发育出现故障,未能与足部其他的肌腱韧带的发育保持同步。
并且这些肌腱和韧带将足的后内侧牵拉向下、足向下向内扭转,使得足部的各块骨头处于异常的位置上,导致足部内翻、僵硬,并且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
2
病因
1、遗传因素:本病常有家族史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如有媒体报道,患者中有家族史者的比例2.9%;另外单卵孪生的发病率远比双卵孪生为高,比例为33∶3。
虽然遗传是一种重要因素,但尚不能确定显性隐性或伴性基因遗传的规律。
2、胚胎因素:胚胎3个月之内,足处于马蹄内翻的三个原始畸形状态,即下垂,内收和旋后(内翻)。
自第4个月开始,足处于中和旋转位,跖骨轻度内收,足也开始沿长轴旋前,接近正常人足的位置。任何发育障碍都将使足保持于胚胎早期的畸形位。
3、宫内因素:胎儿在宫内体位不佳,足部受压,长时间处于足内收、后跟内翻、踝部下垂位。相应地小腿后侧和内侧的肌肉缩短,内侧关节囊增厚,使足进一步处于畸形位。
4、环境因素:许多学者研究发现本病与环境因素有关,如注射胰岛素至发育中的鸡胚内造成马蹄内翻足畸形。
有人证明在肢体发育的关键时刻,缺氧可能导致马蹄内翻足。
3
症状
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婴儿出生时便有二足内翻、内收与马蹄,多为双侧,男性比女性多2倍。
典型的症状是足内侧软组织紧张,前不能外展,足跟紧不能背伸。
2、新生儿足内翻:与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外观相似,多为一侧,足呈马蹄内翻,但足内侧不紧,足可以背伸触及股骨前面,经固定包扎1-2月后洗全恢复正常。
3、隐性脊柱裂:多为单侧性,前足内侧可以外展,足外侧可有麻木区,有的可伴尿便失禁症状。
X线摄片或CT可证实有脊柱裂存在。
4、脊髓炎后遗马蹄内翻足:发病年龄较大,在4岁以上,有发热史,单侧多见,姚长、短肌瘫痪,无固定畸形,其他肌肉瘫痪比较明显,尿便却无影响。
5、大脑瘫痪马蹄内翻足:出生后即出现马蹄内翻足,睡眠时消失,一经刺激就出现,畸形以马蹄足为主,足内翻少而内收不见,畸形为双侧性或同侧上下肢,双下肢有交叉步态,内收肌明显痉挛,常伴有智力变化。
6、先天性多关节挛缩症:马蹄内翻足为双顺性并伴有多关节畸形,参见前述,较易鉴别。
4
预防
1、手法扳正时,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剧烈哭闹及表情变化,以免用力过猛损伤骨骼及软组织,并注意防止皮肤损伤。
2、手法扳正后使用外固定器具或石膏,胶布等维持正位时要经常检查足趾血液循环及小儿皮肤是否对胶布过敏,发现问题,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防范措施。
3、使用矫形板时固定要妥善,经常检查其松紧度,及时调整。
手法扳正时,要维持患足矫形过正位数年,治疗时间短畸形易复发。
4、手术后要注意观察足趾血液循环,包括足趾的感觉,皮温颜色,并耐心观察足趾血循环及倾听主诉,若患儿诉患肢疼痛剧烈,麻木、应考虑是否石膏过紧,及时汇报医生检查处理,并检查有无石膏压伤皮肤。
5、若关节融合术者因手术涉及松质骨,容易出血及疼痛较重,术后要严密观察渗血情况,出血过多时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疼痛严重且患肢麻木,感觉障碍者应立即检查处理。
6、全麻患者注意生命体征变化特别是呼吸情况。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哪个医院治白癜风较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imegc.com/njszd/6120.html
- 上一篇文章: 脑瘫孩子马蹄足尖足怎么改善
- 下一篇文章: 小儿斜颈危害大,家长应把握治疗黄金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