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总蹲着小便警惕先天性尿道下裂
最近,收到一个家长留言,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今年回家后发现孩子像个女孩一样蹲着排尿,还经常尿湿裤子。孩子说,他在学校都不敢上厕所,怕同学们发现笑话,所以经常会憋尿憋到尿裤子,现在都不想去学校了。经过诊断,这个小男孩就是典型的“尿道下裂”。
什么是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也即尿道开口位置异常,是男性下尿路及外生殖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
发病率高达1/,也就是说,在个男婴中,就有1个是尿道下裂。
得了尿道下裂,由于生殖器外观异常,患者不仅会出现无法站立排尿、痛性勃起、性生活困难、排精异常等症状,还会在心理上出现自卑、焦躁,甚至回避社会活动等问题。尿道下裂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不及时手术治疗,将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巨大的损害。
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存在下面这些情况,就要警惕了!
尿道下裂临床症状
第1个症状:异位尿道外口。也就是说,尿道口可能出现在正常尿道口近端至会阴部尿道的任何部位;
第2个症状:阴茎下弯。由于阴茎向腹侧弯曲,患儿是不能站立排尿的;
第3个症状:包皮分布异常。阴茎头腹侧包皮由于未能在中线融合,所以会呈V形缺损,包皮系带缺如,包皮呈帽状堆积于龟头的背侧。
第4个症状:部分患儿合并阴茎阴囊转位、隐睾、腹股沟疝,重度尿道下裂部分伴发前列腺囊。
此外,依据尿道外口位置的不同,尿道下裂又分为阴茎头冠状沟型、阴茎体型、阴茎阴囊型、会阴型四种类型。
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尿道下裂,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不仅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使他们变得自卑、孤僻;还会影响孩子的生理健康,严重的尿道下裂患儿常有其他伴随畸形;此外,还直接影响孩子未来的正常生活和家庭幸福。
什么原因导致尿道下裂?
1、胚胎学因素:男性外生殖器尿道是胚胎10周后的尿道沟由近端向远端闭合形成,由于胚胎期内分泌的异常或其他原因导致尿道沟融合不全即形成尿道下裂。比如妊娠早期较长时间地应用性激素;在治疗先兆性流产时长时间、大量应用黄体酮;长期口服激素类避孕药等,胎儿都有可能出现外生殖器畸形的危险。
2、基因遗传因素:尿道下裂发病有明显的家族倾向,20~25%的临床病例中有遗传因素。
3、内分泌因素:胚胎期睾酮分泌不足有关,也可能继发于母亲孕期激素的摄入。近年来尿道下裂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尤其是重度尿道下裂增多,这可能与广泛应用农药、增塑剂、催熟剂等使环境雌激素样物质增多有关。
把握尿道下裂手术治疗时机
尿道下裂虽然手术成功后功能不受影响,但尿道下裂术后仍有20%左右的常见的并发症,如尿道瘘、尿道狭窄和尿道憩室,尿道瘘和憩室需术后半年再行手术治疗。
基于这个原因,患儿应在进托儿所或幼儿园之前完成手术。近年多数学者主张6月后就可手术,由于阴茎太小,手术难度相对增大,因此病儿阴茎应发育到1.5-2.0cm长左右为宜,目前认为6-18个月是比较合适的手术年龄。
尿道下裂患儿家长需知
家长在平日要多留心,要仔细检查宝宝阴茎是否过小、下弯,睾丸是否在正常位置,注意局部卫生,看看小孩是否蹲着小便,站立小便时是否经常弄湿裤子。如有尿道下裂,切莫随意作包皮环切术,要找专科医生为患儿诊治。
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外生殖器畸形,经过手术是可以治愈的,故应及早就诊治疗,否则会影响小儿的阴茎发育。另外,术前准备、会阴部的清洁和术后尿道的护理对手术成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故家长应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保证手术的成功。术后随着孩子的长大,医院随访复查,以追踪观察排尿和阴茎发育情况,如果阴茎发育较小,可以到泌尿外科门诊进行小阴茎康复治疗。
如您想咨询更多专业意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egc.com/njszd/10763.html
- 上一篇文章: 预防暑期儿童意外伤害这个公益健康讲座值
- 下一篇文章: 儿科超声正常值三蛛网膜下腔附婴儿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