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病与多喝水有关,过则有害



中医论病因,似乎没有讲到水邪问题。其实在医圣仲景书中,有专篇讨论水气为病的问题。《痰饮篇》,《水气篇》,就是专论水气为病的专论。医圣张仲景,对喝水问题,是怎么说的?“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食少饮多,水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中医论致病因素,有六淫之说。六气六淫里,好象少了“水气水邪”?其实中医的六气,是把水邪归于寒邪之中。有什么根据?太阳经叫“太阳寒水”之经。古人观天察地,寒则生水,水则生寒。水受太阳照射,吸收了太阳热能,化为水蒸气,升入万米高空,高空称为太阳,即最大之阳。然“高处不胜寒”,遇上寒流,凝为水珠而复降于地。故虽六月酷暑,一阵暴雨,气温骤降。雨淋身上,让人肌肤栗起,称为寒水。水气之寒,可见一斑。人身血脉中,充满水蒸气。一受寒邪,气即凝为水。水在脉中,不能流动,即生出“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的麻黄汤证。说明什么问题?说明血脉中一有水气,就不能流通,就要生病。可见寒邪跟水气,是一对孪生姐妹,一而二,二而一。

前段时间,一位副主任医师朋友请我帮她看多年的顽固湿疹。而我的医嘱,也是难为她了。医院都一律嘱咐病人多喝水的,如今我却要求她不渴不喝水。

我之所以这么要求,是因为每天八杯水的理论,仅仅只适合一部分人。在脾胃运化不良的情况下,滥喝水容易造成水湿,在体内作怪而致病,比如有可能会导致眩晕、湿疹、浮肿、厌食、久咳、肥胖、甲状腺、心悸、胃病、失眠、前列腺炎、乳腺炎月经异常、盆腔积液、子宫肌瘤甚至癌症等等。

夏天就可以多喝水吗?

体寒湿重之人,夏天更该留心。夏天热在体表,胃中却是寒的,所以有“夏吃姜”的古训。

很多人夏天吃冷饮更是误区。

有人会说,喝热水不就没事了嘛?即便你喝下的是一杯滚烫的水,它还是属于寒。就好比喝下一剂热气腾腾的白虎汤或者承气汤,这剂药还是大寒的,与汤液的温度无关。

这是一个水泛滥的时代。很多人一边在说自己体寒怕冷湿气重,一边喝入大量茶水饮料。因喝水过多而患病,却浑然不知。每次我告诫他们时,几乎是同一个震惊的反应:不是说每天要喝八杯水吗?

每天八杯水,生出亿万病

每天八杯水的理论,只适用一部分人。如果一个人运化水的能力有限,喝下的水容易造成水湿,在体内作怪。

很多病,都与饮水过多有关。

比如:水湿往头走可能导致晕眩症,如苓桂术甘证的“起则头眩,身为振振摇”,又如真武汤证的“振振欲僻地”,也可能导致癫痫,脑积水等;

水湿走皮间会肿胀,也可能长斑长湿疹长荨麻疹;水湿(水饮)渗滞上焦可能咳嗽,如小青龙汤证;

湿阻心下,可能呕逆,可能不欲食;湿阻中焦,可能会胃口弱,可能会便溏拉稀,可能会肥胖。

水走肠间,可能会溏泄,可能小便不利;

水滞下焦,可能会月经异常,可能会卵巢囊肿,可能会盆腔积液,可能会脚肿或脚气,可能引发西医说的泌尿系疾病,如五苓散证、猪苓汤证;

水湿入了经络骨节可以导致关节冷痛,也就是常说的风湿;

水湿充斥肌肉,会身重;水湿可以引发失眠;

水湿长期滞聚在寒弱之人的体内,会为肿瘤提供良好的滋生环境......

Y先生是肺癌,吃过很多中药,做过放化疗,来找我时,眼神黯淡,面色发黑,舌苔厚白,脉弦弱。嘱咐他减少喝水,他说,之前所有的医生都让他多喝水,只有我是一个例外。

按我的饮食要求,结合药物,没过多久,Y先生说胸口从来没有这么舒服过,人也有精神了,胃口也有了......

多喝水引起风湿痛

风湿痛,可引起全身任何关节的疼痛。包括颈椎、腰椎间盘突出等一切关节病。使活动受限,行动不便,严重些的生活不能自理。

西医不知道病因,只会给杀菌消炎,或用激素药止痛,让病情越来越严重。西药吃多了,都成猪头脸,满月脸。身上瘦削,脸上肥胖。也有引起全身虚肿的。严重些的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功能衰竭,未享天年而逝。风湿小病,可以丧命,不可掉以轻心。

我说喝水引起风湿病,引起痛风,说水气是引起痛风的主要原因,有什么根据?

一般喜欢喝啤酒的人,都知道,喝得多了,都有引起关节痛的经验吧?喝啤酒为什么能引起关节痛?仅因啤酒水分多而已。

我自己曾经两次因喝啤酒引起膝关节痛。第一次是20年前,天天喝啤酒,引起左膝关节不能屈伸疼痛。煎服去水的狗脊立愈。次年某日又一阵工夫喝了十二瓶,又引起右膝关节痛。此次不能立愈,经一个多月才渐愈。

喝水的害处,比喝啤酒厉害多了。啤酒多汽体,有营养能量,水分较易于排出体外。

水没有汽体,没有营养能量,极难排出体外,最易停留于体内而生诸病。

正如《金匮要略:痰饮水气篇》里面所讲到的,“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

这溢饮的表现,就是四肢沉重疼痛,病因就是饮水所引起。

治法则要用发散水气的大小青龙汤。但是大小青龙汤不能轻用屡用,易伤人体阳气,易引起更大病变。

所以多喝水引起痛风之后,总是麻烦的事。没事去多喝水,是没病找病。

水气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两种:一是从外得之,如淋雨穿湿衣,或“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之久得之”,或常居湿地,或常下水浸水,水气从皮肤关节而入,引起风湿病痛风。

另一途径是水从口入,喝水就是引进水气水邪的最佳途径。淋雨浸水引起痛风的病例太多。我父亲就曾因淋雨引起痛风,久治才渐愈。

多喝水不仅能引起风湿关节痛,更能引起胃肠炎,前列腺炎,肺炎,心脏病,高血压,脑溢血,中风瘫痪,各种肿瘤癌症,……

喝那么多水,皮肤还干燥?

很多人喝了很多水,皮肤仍然干燥,特别一到冬天,小腿上全是白皮屑。脸上呢,黑眼圈严重。拼命喝水并往身上、脸上涂保湿品,往嘴上涂唇膏,还是干燥。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喝了那么多水,还会渴,皮肤还是干?

原因很简单:因为脾胃太虚弱了,无力把喝进去的水运化成津液。

津液不足,皮肤就会干。此时的津液不足,不是靠喝水能解决的,喝再多的水,只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越喝水,身体湿气越重;湿气越重,脾胃的运化功能越低下;脾胃功能越低下,津液的产生越匮乏,津液和水是两个概念。

《黄帝内经》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简单的说,人喝的水,需要被脾胃消化吸收之后才能变成津液。而消化或者说气化水,需要极多的热量,比消化食物都辛苦的多,需要一个健强的脾胃。

当喝水过多被控制后,健脾去湿,肌肤干燥的问题通常才能解决。

Y女士,是养生美颜秘诀——“多喝水,多吃水果”的积极践行者,也是一位“每天八杯水”的受害者。ML一瓶的水每天定时干掉两瓶,外加早上豆浆和自榨果汁,每餐的煲汤,晚上ML牛奶,水果每天不断。

结果连续两次严重晕眩,成天头重,无精神,上热下寒,烦躁,胸中憋气,常被说成面如菜色。过敏性支气管炎,鼻炎,鼓膜内陷,湿疹,乳房结节...杂症丛生。

Y女士也知道自己湿气重,可是她没能觉悟自己湿气重的原因在哪。在遵医嘱的前提下,稍用通淤排湿之方,很快诸症解除。值得一提的是,后来Y女士的湿疹复发过。原因是,当身体稍正常一些了,她总担心少喝水会导致肾衰竭,又开始有意识“补水”,于是湿疹复发也不足为奇了。

人体需要的是津液。口渴是口中津液不足,血太稠是血中津液不足。大热天在野外劳动,出汗多,口中渴,没有东西可以解渴的时候,少少喝几口,问题不大。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则尽量不要去喝水。要喝米汤,或黄芪汤,人参汤,大枣汤。啤酒止渴功能很好,远胜白水。大米煮汤,止渴最好。

大家都不喝水,生病机会立即减少。可以试试。对于好些阳虚体质来说,是一口水也不能喝的。因为水进入体内之后,必须排出体外,白白消耗人体阳气,所以有害无益。

多喝汤,能补充营养?

有一位结婚五年久治不孕的女子,湖北黄石人,三月间来长沙找过我,现在已经有几个月身孕了。前几天她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egc.com/njsys/13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