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脑室造瘘术ETV含视频资料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学、神经内镜制造工艺、显微手术器械及立体定向神经导航系统的飞速发展,使得神经内镜辅助三脑室造瘘术的手术方法日益成熟,适应证不断拓宽,在非交通性脑积水手术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着重就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效果及其判断指标、手术并发症、手术优越性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适应证
三脑室造瘘术主要适用于非交通性脑积水,因为三脑室造瘘术成功有两个前提:患者的脑脊液吸收能力正常;蛛网膜下腔脑脊液循环通畅,所以选择不同病因的脑积水患者对手术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成功的三脑室造瘘术是指患者症状改善,颅内压降低,脑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无须再行分流术。对于儿童脑积水患者,1岁以下的婴儿手术成功率较低(0%-23%),而2岁以上的儿童患者手术效果较好,与成人相仿。
二、方法
1.术前CT和MRI等影像学资料的复习(1)确诊非交通性脑积水。(2)判断手术可行性。(3)确定手术钻孔(burrhole)位置。通过MRI矢状位和冠状位片,Monroe氏孔和靶点(造瘘口)的连线向皮肤表面延伸,交点即钻孔位置,一般位于冠状缝前1cm、中线旁开3cm。
2.手术操作
(1)颅骨钻孔。为了使骨孔、Monroe氏孔、造瘘口在一直线上,一般取右侧冠状缝前1cm、中线旁开3cm处行颅骨钻孔,骨孔直径约1.5cm。
(2)侧脑室前角穿刺。术中脑针常规侧脑室前角穿刺成功后,顺原路将硬质神经内窥镜插入侧脑室。
(3)确认靶点。Monroe氏孔的后界是侧脑室脉络膜丛,前界是穹隆柱,后内侧有脉络膜静脉、丘纹静脉和透明隔静脉的联合。神经内窥镜进入三脑室,乳头体前方最窄细的部分是三脑室底,进一步向前是漏斗隐窝,其表面是粉红色,其边界是视交叉。
(4)造瘘。以最常用球囊导管为例,在直视下定位后,先以3F球囊导管钝性头端穿过三脑室底,再向球囊内缓慢注入0.2毫升生理盐水,将瘘孔扩大,之后再将球囊抽空,或换用4F、5F、6F的球囊,如此反复进行,直至瘘口直径达到5-6mm以上。
三、软性神经内镜技术的主要优势:
(1)三脑室造瘘术没有异物植入,可以避免颅内或腹腔感染。
(2)采用三脑室造瘘术,术后脑室内的脑脊液能直接流入脚间池而进入脑与脊髓的蛛网膜下腔内吸收,更符合脑脊液循环正常生理状态,可以有效的维持颅内正常的压力平衡和脑脊液的生理功能。
(3)三脑室造瘘术的脑脊液流动速度均匀,不会产生脑脊液过度引流。
(4)不受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避免多次换管手术的痛苦。
(5)手术操作相对较简单,手术时间较短。
(6)三脑室造瘘术可以用于非交通性脑积水患者,获得较好的疗效(成功率达到80%以上)。
(软性神经内镜视频资料)
建议:对于多次分流管堵塞而致分流失败的患者来说,三脑室造瘘术无疑是一种上佳的替代疗法。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什么疑问,可以点击屏幕左下角“阅读原文”,与我们的医护人员在线咨询或交流!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egc.com/njsys/11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内镜下脑室探查在脑积水治疗中的意义
- 下一篇文章: 房间隔缺损的典型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