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七旬夫妇的悲伤心愿为了两个智障孩
整洁的房屋、简约的装饰、悬挂着的30周年结婚照……走进河东新区东城一品小区肖福积、莫春凤夫妇的家,迎面而来的是温馨。肖福积退休之前曾是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莫春凤也是学校的政工人员,这样一对高智商组合的夫妇,如今本该儿孙绕膝尽享天伦之乐,但就是这样简单的心愿却因一对儿女先后被诊断为智力发育低下和脑瘫而开始夭折……
三十多年来,尽管夫妇俩人倾尽所有,让两个孩子生命的寒冬重新有了温度,但他们的病却丝毫没有起色,连最基本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如今,夫妻两人已年过六旬,他们知道,生命中最漫长的别离随时可能到来,如果他们走了?一对儿女怎么办?看着两个孩子整天不晦世事的笑,夫妇俩总忍不住一边叹气,一边抹着眼泪。
那是一种怎样深情的爱和沉重的无奈啊!连日来,我们两次走进这个特殊的家庭,希望尽可能详细的记录下这段五味杂陈的生命故事。
义无反顾的相爱
冲破悬殊身份和家人重重阻碍
莫春凤永远忘不了50年前,她和肖福积这份来之不易的爱情。
70年代,成都人莫春凤下放到雅安汉源县当知青,偶然的机遇与来自重庆的肖福积结识,肖福积大莫春凤5岁,随着了解的深入,她被他的人品、才华所感染,他也被她的气质、聪慧所吸引,两人的爱情就这样盛开了。
但这段爱情却遭到了众人的反对,第一个站出来的是肖福积的姐姐,“你们之间悬殊这么大,我是坚决不会同意的!”两人都明白,姐姐口中的悬殊,确实存在。肖福积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是名副其实的大学生,而莫春凤只是一个知青,在当时,知青和农民是划等号的。莫春凤的母亲怕女儿嫁过去受委屈,也不同意她继续和肖福积来往。
那个年代,很多的爱情都因人言的畏惧被击退了,但阻碍却使他们的爱情愈加坚定,“在一起是一种缘分,我们那时不轻易爱上一个人,但真的爱上了,就没有放弃的道理。”肖福积不善言谈,内心却积蓄着一种力量,他的一再坚持给了那时的莫春凤很大的勇气,两人终于喜结连理,而姐姐也终于接受了他们的婚姻。
婚后,肖福积用朴实的爱包围着莫春凤,她一度觉得,只要有他在,她什么都不怕。肖春凤在人生规划中也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知道,唯有加倍努力,才能淡化“身份悬殊”笼罩下的阴影。年,他们的大儿子肖亮出生了。“生他的时候是凌晨5点,天快要亮了,因此取名肖亮。”亮亮的诞生,给这个温馨的小家带来了更多的欢乐和甜蜜。
儿子查出智力障碍
原本幸福的家庭坠入人生黑洞
但好景不长,厄运在其后紧紧相随——
在亮亮一岁多的时候,肖福积夫妇发现了异常:和他同龄的孩子,大多都能够摇摇晃晃的走路,也可以咿咿呀呀的说一些话。但亮亮只会啊啊啊的吼,完全不会独立行走,即便夫妻俩在旁边扶着他,他都挪得很艰难。他们赶紧带着医院,但都没有得到一个具体的结论。医院检查时,主治医生给出了这样几个字——中枢神经轻度脑瘫,换句话说,就是智力发育低下。
“我们又不是近亲结婚,不可能是先天性因素,一定是那次开水烫伤留下的后遗症。”莫春凤嚎啕大哭,陷入深深的自责中。那是一个冬天,只有三个月医院住院,莫春凤在走廊帮他接热水袋,突然,亮亮的病房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叫喊声,“亮亮妈妈快来,孩子突发意外情况。”莫春凤赶紧跑进病房,顺手将手中装满滚烫开水的袋子扔在一边,“哇哇哇!”亮亮即刻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声,莫春凤这才发现,热水袋烫坏了亮亮的屁股。此后随着亮亮的康复出院,莫春凤并没有过多的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拿着检查单,看着幼小的孩子和像黑洞一样深不可测的未来,夫妻俩将泪水咽了下去,带着孩子开始了漫长的求医之路。“只要医院好,我们马上就调整工作,带着孩子去。”成都、重庆、医院,遍布着两人的足迹。但不管他们如何努力,亮亮的病始终不见好转。虽然能够走路,但一天三顿都要喂饭,大小便也要人打理。亮亮的脾气也不好,稍不顺心就发火,家里的东西经常弄得满地都是……夫妻俩就这样一边辛苦赚取医药费,一边呵护宠爱着亮亮,像照顾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作为一个这样孩子的父母,经历的当然远不止身体的劳累和身心的疲惫,还常常伴着绝望。采访中,莫春凤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向我们回忆起了这样一件往事:有一年,他们回到莫春凤在成都的家时,亮亮特别爱在楼下公共汽车站玩耍,能自己坐几站路又坐回来。那天,距离过春节还有几天时间,亮亮像往常一样又出门了。可到了该回家的时候,却不见亮亮的身影,夫妻俩急了,立即召集家里所有的亲戚……整整三天,全家人都没有合眼,没日没夜的寻找,仍没有亮亮的消息。“那种感觉,说不出来,比世界末日的到来还痛苦,如果找不到他,我们也不想活下去了。”好在三天以后,莫春凤的一个远方亲戚在离他们家很远的一个地方看到了亮亮。他在路边的垃圾堆里扒拉着食物,下半身被别人脱得只剩下一条单裤,身上还有一道道的伤痕……见到亮亮,莫春凤紧紧的抱着他,泪水将他身上仅有的衣服打湿,她生怕一放手,亮亮会被别人抢走,亮亮用惊恐的眼神看着这一切……
至今莫春凤都不敢去想象和揣测,那三天,儿子到底经历了什么,只要一想起第一眼见到丢失的儿子的模样,她的泪水就止不住的流……
混沌的人生辛苦清贫
好不容易绝境突围却再陷重围
带着对亮亮的自责,肖福积夫妇决定再要一个生育指标,这样二胎长大以后,可以和他们一起照顾亮亮。
年,他们迎来了第二个孩子。当护士抱来孩子时,接过襁褓中粉嫩的女儿,两人抑制不住激动的泪水。女儿很漂亮,浓眉毛,双眼皮,特别爱笑,几乎融合了两人所有的优点,像极了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天使。他们给女孩儿取名“肖书”,希望女儿能够弥补亮亮不能读书的遗憾,成为一个知书识礼的聪慧孩子。
相比哥哥几个月的状况,肖书让肖福积夫妇省下了很多心,她不像哥哥那样多病,也不像哥哥那样易怒,甚至还会说“胖娃娃”三个字……可是谁知道悲剧再次上演,这个以“书”为名的女孩,这个被寄予厚望的女孩,在一岁多以后,被查出是脑瘫,这让这个本就特殊的家庭彻底陷入了深渊。“脑瘫,智力障碍!”这几个字难道这辈子就要如同魔咒一般,紧紧围绕在他们身边吗?
肖福积夫妇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带着巨大的悲痛,医院做了详细的检查,被告知两人“染色体不合!”医生说,十万个人当中只有一对夫妇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个结果意味着,亮亮的智力发育低下,与后天的那场意外无关,更大可能是先天性因素。
命运有时候就是这样不公平,来不及悲伤,来不及抱怨,来不及喘息,肖福积夫妇一人带着儿子,一人抱着女儿,又开始了毫无目标的寻医之路。两人的工资都不算高,为了给两个孩子看病,他们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莫春凤说,当年最艰难的时候,大热天听到楼下有叫卖雪糕的,她摸了摸包里,一分钱都没有,看着两个孩子期盼的眼神,只得砸了家里的存钱罐,将零零散散的硬币凑起,才勉强够。
那些年,肖福积舍不得吃穿,总把肉喂给孩子,朋友知道了,劝夫妇俩,“你们自个儿的身体也很重要啊,你们垮了,孩子们怎么办?”
简单的劝解,让肖福积陷入沉思,“是啊,我们连生病的资格都没有。”在那之后,肖福积才舍得吃饭时伸起筷子夹一两块肉。
桃李满天下
却唯独教不好自家的两个孩子
如今两个孩子逐渐长大,身体越来越结实,他们才终于认清事实,结束了到处带孩子奔波看病的日子。身为教师的肖福积夫妇带过很多届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辛酸的是,他们花了三十多年的时间悉心抚养自己的儿女,也没让他们的病稍有起色。肖亮还是不会说话,还是爱搞破坏,吼叫是他与人交流的方式。肖书的情况稍微好一些,能张嘴含混的说“爸”、“妈”、“婆婆”、“阿姨”,能够像一两岁多的孩子那样,用颤抖的手,刷牙、吃东西、做一些很简单的家务……两人的共同点是,都没有正常的语言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只会一些他们父母才看得懂的肢体语言:饿了就拍拍肚子,生气时就嘶吼和摔打东西。
退休后的肖福积夫妇,更是寸步不离的守着两个已经三十多岁的“小孩”。肖福积负责做家里的一些家务,肖春凤负责陪两个玩耍,就连拿一个玩具熊逗他们,他们都会呵呵呵的笑上好一会儿,还捂着自己的脸和屁股,害怕被熊“咬”到。很多好心人劝解,“不如你们找一个保姆吧!”俩人坚定的摇摇头,他们深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总有一天会先行孩子们离去,他们实在是太想在有限的生命里能够再多陪陪孩子,再多陪他们玩会儿。
因为两个孩子都属于一级残疾,年龄大,病情重,几乎找不到可以让他们融入社会的地方,两个孩子便一直在父母的庇护下生活,肖福积夫妇默默承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只是,他们会时常看着正在嬉闹玩耍的孩子,看着看着就视线模糊了。
进入托养服务中心
六旬夫妇的希望从这里开始延展
事情的转机,在年。
肖福积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在凯旋路散步时,市残联的工作人员任静迎面走来,看到这对智障兄妹,任静主动上来搭话,说遂宁市阳光家园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即将在仁里镇开办,建议他们带着孩子去看看。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肖福积前去服务中心进行了咨询,却被告知作为一级残疾的兄妹俩不符合托养要求,中心只接受三级残疾人。几天以后,一位姓田的负责人带着托养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进行了家访。目睹肖福积夫妇的不易后,田姓负责人当即同意在肖福积夫妇的陪伴下,接纳两个孩子。
这无疑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两个孩子终于可以融入到一个小的社会了。莫春凤记得兄妹俩第一次走进中心开始上学时,乐呵呵的笑了好久,那种清脆的笑声,仿佛可以驱走一切的阴霾。在“阳光家园”里,兄妹俩受到精心的生活照料、康复养护、心理疏导,他们每天都开心的和与他们一样的残疾人玩耍,肖书更是学会了跳简单的广播体操。兄妹俩还会包蜡烛,托养中心对每个学员每个月有元的生活交通补贴,虽然对于金钱没有任何的概念,但他们也知道那是好东西,所以交给父母时,他们每次都不忘拍拍自己的胸膛表示自豪,不忘“啊啊”的呼喊着寻求父母的掌声。
这是让人潸然泪下的一刻。几十年了,除了肖福积夫妇对子女的舔犊之情,或许肖亮、肖书也渴望着反哺亲恩。这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百块,一次次让肖福积夫妇红了眼眶。
自年到如今,整整8年过去了,除了节假日和周末,肖福积每天都骑着电三轮,奔波在中心和家的路上。早上送孩子,陪着他们直到中午放学吃完午饭后,又将他们接回家睡午觉,下午又送到中心,陪着他们直至放学。用肖福积的话说,“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苦,这是我们原本越来越绝望的生活,最后能够抓住的一线希望。”
如今,37岁哥哥肖亮和31岁的妹妹肖书,个兄妹俩现又长大,夫妻俩也早已抱不动他们了,每次兄妹二人身体有任何不舒服,医院的医护人员才能弄得动。曾经有一次,肖亮在外玩耍时,不知道是被别人打了还是自己磕着了,回家时下巴全是血,医院时,这个力大无穷的“大孩子”,在几个男医生按住下,才把伤口缝合,输液体也得把手脚捆绑着。作为父母的老两口,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每天都在叩问
“如果我们走了,谁能给孩子们一个家?”
采访接近尾声,我们抛出了最后一个对这对夫妇来说有些近乎残忍的问题,“如果有一天,你们的身体垮了,两个孩子怎么办?”两个老人低下头,眼眶有些湿润。几十年的岁月,惨着泪光与挣扎,挟着不甘和坚持,他们都挺过来了,但岁月却是他们根本不可控的。
肖福积说,如今他越来越明显的感受到了自己的精力衰退。就在不久前的国庆节前夕,肖福积在接送两个孩子途中,被一辆小轿车撞上了,医院住了院,就在我们采访前一两天,莫春凤也因为重感冒连床都下不了……
如今,夫妇俩人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政府能够把托养中心一直好好的办下去,从日托早日变成终身托管。“现在我们还在,他们还有个依靠,可以后我们死了,孩子们就等于连头顶上最后一块可以庇护他们的老屋顶都没有了。”
这是一对从教几十年的老知识份子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揪心鸣求。他们说,“除了这唯一的心愿,我们这一生再没有其他的奢望了。”但无奈之余,也有让老两口觉得心暖的事。亮亮有时候外出玩耍,会有一些好心人买东西给他吃,亮亮说不出来是谁送的,但是足以可见,亮亮的快乐,也无形之中感染了很多市民,他们尽微薄之力爱着这个单纯的大孩子。
记者手记这是一次让我们感动又揪心的采访。
第一次到访肖福积夫妇的家时,肖书和肖亮便对我们表示出了极大的热情。肖书用她会的一切方法,表达着她对我们的喜欢:会颤抖着嘴唇,不连贯的叫着我们“阿……阿姨”,冲着我们“呵呵呵”的大笑,还会将我们的手,放在她的脸上。这样的笑声,却如同一把无形的利剑,直戳着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有些惭愧,愧疚于我们去得太迟,去得太随意。
第二次到访,我们为兄妹俩挑选了小礼物,在小区门口正巧碰到了玩耍后回家的亮亮,他接过礼物,转身飞奔向屋,嘴里还发出“啊啊啊”的声音。追赶着亮亮的步伐,我们再次来到了肖福积夫妇的家,莫春凤在门口迎接,她说从亮亮的兴奋的吼叫声中,便猜到是我们到了。我们还从莫春凤那里得知,肖书听说我们要来,从上午便开始在家里等待,很是兴奋。害怕不乖我们不来看她,这天中午还乖乖的睡了午觉。下午,兄妹俩都像撒了欢似的,和我们玩耍,笑到根本停不下来。这样的笑容,真的像天使一般,纯净、美好,让人不知不觉会沉醉其中。可是此刻这般历经磨难换来的丰盈幸福,却是两个老人难以负载的牵挂。肖福积已经70岁了,莫春凤也65岁了,这对夫妇,别说含饴弄孙,就连最基本的变老都不敢,这是一件多么可悲和心酸的事。
老人的心愿能否实现?市残联托养中心什么时候能够从日托发展成为终身托管?下期,我们将继续能看好白癜风的医院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imegc.com/njscs/6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6位明星的孩子天生残疾,其中4位智障
- 下一篇文章: 什么样的心,就生什么样的孩子,得什么样的